肺曲霉菌病术后管理

       当病灶不能被完全手术切除时,抗真菌治疗可用于防止曲霉脓胸或避免疾病复发。目前尚没有证据支持外科手术切除单发曲霉菌球后辅助性唑类抗真菌治疗。手术切除单发曲霉菌球无真菌菌体物质渗漏的无需辅助性抗真菌治疗(DI)。如果因为外科手术操作复杂而可能存在真菌菌体物质渗漏,在手术前数周可给予抗真菌药物(AIII)。在手术中可进行真菌培养,部分真菌球或空洞可提交培养,特别是患者既往曾应用抗真菌治疗者。在围手术期如发生真菌渗漏入胸膜腔,可采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或牛磺罗定冲洗胸腔(BIII)。在这种情况下抗真菌治疗最好持续到手术后(AIII)。术后抗真菌治疗可以遵循以下原则:术前或术后真菌培养是否阳性,或在切除的肺实质内是否可见真菌菌丝(相对于空洞内);围手术期病变清除困难,具有病变波及临近肺段和(或)胸膜的风险;次优手术(suboptimasurgery,遗有残留病灶)。关于未能完全切除曲霉菌球的抗真菌治疗的疗程没有做出建议,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手术切除曲霉菌结节后的随访

      通常曲霉菌结节的诊断是通过切除活检、经皮肺活检或其他活检得出的。除了免疫功能低下(AII),完全切除的单发曲霉菌结节无需抗真菌治疗(BII)。曲霉菌IgG血清学定量可用于监测曲霉菌结节,但尚没有实质性的数据支持其临床应用。如果单发结节没有被完全切除,需密切随访病变的演变,每间隔3个月监测定量曲霉菌IgG、炎症指标和影像学的动态变化,以决定是否需要抗真菌治疗(BIII)。对多发性结节,当一个被切除,另外的仍然存在时,建议抗真菌治疗(BIII),以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或全部结节缩小,如结节增大应考虑其他疾病并存,如恶性肿瘤。必需密切随访影像学(最初3个月)动态变化,以确保病变没有进展。在所有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摘自:2015 慢性肺曲霉菌病诊断和治疗临床指南。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