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阻肺是一种常见、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其特征在于持续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这是由于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通常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所引起;(2)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咳痰,患者对这些症状的报告可能存在不足;(3)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但其他环境暴露(如生物燃料暴露和空气污染)可能参与发病,除暴露外,个体宿主易感性也会导致慢阻肺的发生,包括基因异常、肺发育异常和加速老化;(4)慢阻肺可伴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急性恶化,称为AECOPD;(5)大多数慢阻肺患者存在重大的共患慢性病,可增加慢阻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GOLD 2022基本框架未变,慢阻肺的诊断、评估、药物和非药物初始治疗、随访期调整治疗原则同GOLD 2021。近期发表在《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进一步详细阐述了GOLD 2022提出的早期慢阻肺、轻度慢阻肺、中青年慢阻肺、慢阻肺前期这4个概念[51],提出对慢阻肺前期患者和中青年慢阻肺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药物临床试验的必要性,研究结局指标包括肺功能、患者报告预后、急性加重、胸部影像、病死率和综合指标。由于慢阻肺起病复杂并具有异质性,因此,其临床管理具有个体差异。为此,有学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治疗特征(TTs)的管理策略,可以根据其临床特征(即表型)和/或通过肺、肺外和行为/环境领域的特定病理机制(即内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来识别TTs。TTs可在同一患者中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并随时间而变化(自发或由治疗产生的效果)。由于TTs指导下的管理可以改善临床结果,未来早发患者治疗试验的设计需要考虑是否存在TTs。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内型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同,因此其可能在早发和老年患者中有所不同,从当前的早发慢阻肺患者的研究中获得的更好的认识可能为未来的治疗指南提供指导。血嗜酸粒细胞是一种极具价值的生物标志物,针对慢阻肺患者的支气管镜和痰研究表明,较高的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肺嗜酸粒细胞计数增加和T2炎症有关,为ICS效果上的差异提供了解释。此外,较低的血液和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变形菌门的存在有关,这些个体更容易患细菌感染和肺炎,因此应利用血嗜酸粒细胞来选择具有不同炎症和微生物组学特征的亚组以在早发慢阻肺患者中开展研究。慢阻肺早期疾病演进机制及靶标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有利于明确未来慢阻肺异质性的研究方向,优化了病情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您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每周呼吸”内搜索相关指南,点击底部“下载”按钮可直接下载到微信中方便阅读!
指南搜索来源于网络,仅做学习交流用,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内容